全球晶片戰 中美歐等經濟體近810億美元投向下一代半導體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與中國角逐晶片主導地位的全球對決持續升級,以美國和歐盟為主的大型經濟體已有近810億美元(約6,327億港元)投向下一代半導體。

彭博社報道,這是全球多地政府向英特爾(Intel Corporation)和台積電等公司劃撥近3800億美元專項資金中的第一批資金,這些資金用於提高更強大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的產量。這將美國力主在尖端技術方面與中國的競爭推到了一個關鍵轉折點,將會塑造全球經濟的未來。

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中國和戰略技術顧問古德里奇(Jimmy Goodrich)說:「毫無疑問,我們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與中國進行科技競爭,特別是在半導體領域。」

他說,雙方基本上已將此作為各自最高國家戰略目標之一。

全球多地政府向英特爾(Intel Corporation)和台積電等公司劃撥近3800億美元專項資金。圖為美國晶片商英特爾(Intel)亞利桑那州一間工廠外的標誌,攝於2022年10月2日。(Reuters)

起初圍繞中國在關鍵電子產品領域快速發展的擔憂,在冠病大流行期間演變成全面的惶恐不安,因為當時晶片短缺突顯出這些微型設備對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從美國科技製造業的重振、到人工智能(AI)優勢關乎台海和平與平衡的論調,現在都處於利害攸關的狀態。

美國及盟友的晶片支出對中國數十年來的產業政策來說是個新挑戰,儘管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看到效果如何。大批資金的投入令中美貿易戰中的多條戰線得以鞏固,其中包括日本和中東等地。與此同時,也給英特爾帶來了關鍵的「補給」。英特爾一度是全球晶片製造領域的領頭羊,但近年來落後於英偉達和台積電等競爭對手。

美國的投資計劃已經到了緊要關頭,美國4月公布向最大的美國電腦存儲晶片製造商美光科技撥款61億美元。這是對美國先進晶片製造商的最後一筆規模數十億美元的撥款,美國對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公司承諾的資金接近330億美元。

美國總統拜登2022年簽署的《晶片與科學法》,打開了資金支持的閥門,這項立法承諾向晶片製造商提供總計390億美元的撥款,另外還有價值750億美元的貸款和擔保,以及最高25%的稅收抵免。這是拜登為尋求11月總統選舉連任而爭取選民所作努力的核心部份。此計劃擬重振美國國內半導體生產,特別是尖端晶片生產,並帶來大量新工廠的就業機會。

報道稱,美國這些投資尋求的不僅僅是制衡中國,因為中國在先進半導體技術方面目前仍落後於世界其他地區相當於幾代的水平,美國還希望尋求的是縮小與台灣和韓國的差距,台韓政府數十年的引導激勵措施使它們成為晶片產業的核心之地。

美國對晶片的投資,不僅僅是為了制衡中國,還希望縮小與台灣和韓國的差距。圖為2023年9月26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螢幕上顯示的台積電公司標誌。(Reuters)

類似的支出熱潮也加劇了美國及其歐洲和亞洲盟國之間的競爭,隨着AI和量子計算相關設備需求的增長,各經濟體都想分得一杯羹。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4月在華盛頓的一個會議上說:「技術正在快速發展。我們的敵人和競爭對手,他們的行動並不緩慢。他們行動得很快,所以我們也必須快速行動。」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